中國鈦工業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
[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13-03-21 | 瀏覽:632次 ] |
中國鈦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1956年國家把鈦當作戰略金屬列入了12年發展規劃,1958年在撫順鋁廠實現了海綿鈦工業試驗,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海綿鈦生產車間,同時在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鈦加工材生產試驗車間。 20世紀60~70年代,在國家統一規劃下,先后建設了以遵義鈦廠為代表的10余家海綿鈦生產企業,建設了以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為代表的數家鈦材加工企業,同時也形成了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為代表的科研力量,成為繼美國、前蘇聯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個具有完整鈦工業體系的國家。 1980年前后,我國海綿鈦產量達到2800噸,然而由于當時對鈦金屬認識不足,鈦材的高價位也限制了鈦的推廣和應用,鈦加工材的產量僅為200噸左右,致使我國鈦工業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由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同志倡導,朱镕基和袁寶華同志支持,于1982年7月成立了跨部委的全國鈦應用推廣領導小組,專門協調鈦工業的發展事宜,促成了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國海綿鈦和鈦加工材產銷兩旺、鈦工業快速平穩發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國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大體集中在4個比較集中的區域。 以寶雞為中心的西北地區。這個地區以寶鈦集團及其控股的寶鈦股份和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及其控股的西部鈦業、西部超導等為龍頭,400多家民營企業配套發展,形成了我國目前行業內堪稱專業化程度最高、加工設備最系統化、產品規格最多的鈦加工及其制造業基地。 以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撫順特鋼板材有限責任公司、沈陽東方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為主形成了東北鈦加工及設備制造集團,該地區中小企業多,鈦設備制造頗為活躍。 以寶鋼集團上海五鋼有限公司、南京寶色鈦業公司、張家港市宏大鋼管廠、江蘇旋力集團等單位為主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鈦加工及其設備制造集團。該集團具有便捷的市場、開放的理念,很具發展潛力。 正在形成的以四川攀枝花、貴州遵義、湖南長沙、云南楚雄、寧夏石嘴山、黑龍江佳木斯等新興鈦產業聚集區。這些地區以投資密度大、裝備水平高、技術力度新,將會成為中國鈦產業耀眼的新星,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和良好的市場空間。 鈦工業面臨的關鍵問題 通過幾個月來的調查了解,深感中國鈦工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國鈦工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產品質量存在缺陷。 鈦產品質量不足大體上表現為兩個方面。 海綿鈦的質量還存在明顯問題、高品質海綿鈦的生產比例較小。 我國零級海綿鈦的生產比例是40%,日本和俄羅斯生產零級海綿鈦的比例是70%;2009年遵義鈦廠生產的“95”海綿鈦產量是1000噸左右,占其生產總量的8%~10%,俄羅斯生產“95”海綿鈦的比例是30%~40%;我國還不能批量生產“90”海綿鈦,俄羅斯生產“90”海綿鈦的比例是20%~30%。 鈦加工材質量存在缺陷。從航空業反饋回來的信息來看,我國鈦加工材主要問題是批次不穩定、表面有缺陷,質量有偏差。 第二、鈦產品的品種有重大缺項。 目前,我國對鈦帶的需求超過1萬噸,主要用于電力行業和板式換熱器領域。雖然我國有幾家企業正在上鈦帶項目,鈦帶生產的設備已基本到位,但鈦帶生產的質量要求很高,我國真正做到批量、穩定生產還需要一段時間。 擠壓型材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開發等領域。近年來,國際上海洋石油開采使用大型鈦擠壓管材的趨勢也比較明顯,但我國目前還不能生產大型擠壓型材和管材。2008年我國出口鈦加工材8000余噸,海綿鈦6000余噸。但是,2008年我國還進口鈦加工材6000噸,其中進口鈦焊管3322噸,進口鈦薄板約1000噸,還有一些其它產品。這是因為我國的鈦產品品種單一,一些高端產品還不能生產。 我國大多鈦產品和項目都是跟蹤國外,國外做什么我們做什么,自主創新的產品很少。比如,體育休閑領域的鈦用量非常大,國外在項鏈等休閑日用品上的鈦應用也非?;钴S,而我國則是來料加工或逐步跟蹤國外;我國合金材料的品種比較多,但是缺乏對某種新材料比較系統的研究。如要將某種合金材料應用到某個行業上,需要什么樣的技術指標,這些還很不清楚。也就是說,對新合金系統的自主研究與應用數據的積累還不夠,這是一個系統的差距。 環保已成行業發展的關鍵 除了鈦產品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外,鈦工業生產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海綿鈦是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海綿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對環境的影響主要為氯化尾氣,破碎系統粉塵及生產裝置無組織排放對環境空氣的影響。由于廢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均為有毒有害氣體,一旦超標排放就會對周圍環境空氣、土壤造成影響。海綿鈦生產產生的廢水主要為含酸廢水,若不進行處理,將對水環境造成污染。海綿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成分為綠化物,顯酸性,如不經過處置則易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目前,我國海綿鈦項目已經進入無序競爭的狀態,這種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遍地開花是否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值得有關部門的思考。 鈦工業發展任重道遠 談到中國的鈦工業,就必然要提到寶雞。寶雞,西部工業重鎮、陜西省第二大城市。古稱“陳倉”,是華夏始祖炎帝的故鄉,周秦王朝的發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圣地、民間美術之鄉”美譽。而今,因為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存在,寶雞又被譽為中國的鈦城--“鈦都”。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寶雞鈦加工企業主要還是生產一些中低端產品,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總供應量并不是很大。一些小型的民營企業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一些項目重復上馬,產能過剩的局面。以鈦熔煉為例,經過3年的快速增長,寶雞民營鈦工業的熔煉能力已達到年產鈦及鈦合金錠3至5萬噸的生產能力,寶雞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鈦錠熔煉加工基地。但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部分熔煉企業設備關停。全年的鈦錠生產量僅為熔煉能力的30%至40%。作為政府主管部門的寶雞市工信局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局領導和規劃科等部門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多次深入鈦加工企業進行調研,對民營鈦加工企業進行正確引導,鈦熔煉領域正在向大型化高科技方向發展。 綜觀中國鈦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鈦工業產業素質與效率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中國鈦工業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