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國污水處理企業發展 |
[ 信息發布:本站 | 發布時間:2014-03-29 | 瀏覽:702次 ] |
經過30多年特別是近1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污水處理取得了巨大成就?;赝^去,輝煌毋庸置疑,但一路走來,中國污水處理事業也不乏遺憾和隱患。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缺位,導致行業的短視、粗放、混亂,甚至劣質,與經濟、社會對污水處理行業的需求相比,已經呈現了多種不適應,未來挑戰依然嚴峻。
中國污水處理事業急需在立足國情和自身需要的基礎上,進行一次面向未來的系統探索,以期尋找到再出發的方向。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凱軍,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洪臣等6位專家提出建設面向未來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這一命題,并發起設立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希望以此融通各方智慧和共識、啟迪創新和創造,引領中國污水處理事業的升級發展。為此,記者就有關內容采訪了曲久輝院士。 污水處理技術面臨新變革 回顧百年來發展歷程,污水處理對改善人居環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912年發明的活性污泥法,長期、有效地遏制了水污染物排放,至今仍是污水處理系統的中流砥柱;上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了具有超前思維的21世紀水廠概念,即將污水處理標準提升至飲用水標準,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本世紀初,新加坡開發了NEWater工藝,通過傳統生物處理加雙膜法,實現了污水到飲用水的深度回用,帶動該國水業跨越式發展,使其一躍成為世界性水務新概念中心,污水處理廠的內涵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國際污水處理行業出現了污染物削減功能被進一步強化、低碳處理和能源開發、污水處理過程的資源回收三個明顯趨勢。在污水處理廠新功能需求下,相關污水處理技術也將面臨新變革。 具體到國內,曲久輝介紹,截至2013年,我國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了3500多座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日總處理能力達到1.4億立方米,已與美國基本相當,為遏制水污染加劇的態勢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每個行業都難以跨越歷史,污水處理行業高速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下也同樣隱存著短視、粗放乃至劣質。 中國新型城鎮化的大幕業已拉開,逾一億農村人口將進入城市生活。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已將能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等作為新時期城鎮化內涵。這些預示著,中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將迎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全新時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水處理市場。 污水處理正處于重大變革的前夜,城市污水處理廠將由單純污染物削減,轉變為資源、能源工廠,相關政策、標準、技術、實踐等正在廣泛而深刻地變革。而這些,正是中國污水處理未來發展必須重視的新方向。 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廠 在發展路線的重要選擇關口,為了躍升行業智慧資源,凝聚共識,明晰方向,中國污水處理事業迫切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借鑒成熟案例,效仿美國21世紀水廠和新加坡NEWater水廠,建設一座(批)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廠,可以稱之為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 中國城市污水處理概念廠專家委員會的設想是:用5年左右時間,建設一座(批)面向20302040年、具備一定規模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它應該扎實踐行低碳綠色的國際先進理念,集中應用與展示已經和即將工程化的全球先進技術,從而能夠充分滿足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并期望成為國際水處理界的最新標桿。同時,概念廠還將成為國際水處理工程技術考察、觀摩學習的重要項目,標志著我國污水處理事業開始走向領先。
|